從“珊瑚島上的光”到光谷的“光”——“光谷卓越企業家”馬新強和華工科技人的逐“光”之旅
“企業強則光谷強,企業興則光谷興!世界級的光谷,需要世界級的企業家!”
2月2日,首屆光谷企業家日慶祝大會舉行,300余名光谷企業家齊聚,慶祝自己的專屬節日。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馬新強獲評“光谷卓越企業家”,公司副總裁、華工正源董事長熊文獲評“年度突出貢獻企業家"。
35年來,一大批企業家在光谷創新創業,形成了體現時代特征、區域特色、世界水準的企業家隊伍集聚。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在企業家和社會各界的倡議下,東湖高新區將12月5日定為光谷企業家日,以光谷之名向企業家致敬,激勵廣大企業家群體接續奮斗,為企業鼓勁為企業家撐腰。
作為在光谷最早創立的科技企業之一,華工科技在這片熱土經歷蝶變、革新和重塑,點亮了一束“最亮的光”。
01
追光
30多年前,一部名為《珊瑚島上的死光》的電影,激起了馬新強對激光的濃厚興趣。1984年高考填寫志愿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的激光專業。畢業后,馬新強留校負責科技成果轉化工作。1990年,不甘平凡的他決定闖一闖,主動申請進入校辦企業華工高理做一名銷售員。很多人不理解,但馬新強說:“那段經歷讓我真正熟悉了市場、了解到客戶需求?!?/p>
1993年,由于產品質量等多方面原因,華工高理瀕臨破產。時任市場部經理的馬新強毛遂自薦出任總經理,并立下“軍令狀”:不增加一分錢投資,兩年內還清所有銀行貸款。一年后,馬新強兌現了承諾,公司不但盈利,還在1998年躋身中國電子行業500強。
1997年,馬新強受命改制國家激光工程研究中心,成立華工激光。他開始頂住壓力大刀闊斧地改革,在公司推行“三統一”制度:財務統一、市場操作統一、新產品開發統一。原來的課題組被打散,成立公司產品研發中心……一年后,華工激光利潤增長了近4倍,科研人員按比例從產品銷售利潤中提取獎金,教授、博士們的收入提高了,市場化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
1999年,華工科技成立,馬新強出任總裁,開始帶領企業向行業領先沖刺。2000年,華工科技上市,成為中國激光行業第一股,36歲的馬新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
02
成為光
“我理解的企業家精神是進無止境的探索精神、不囿陳規的開拓精神、厚積薄發的匠心精神、胸懷家國的擔當精神?!瘪R新強在“光谷企業家日”系列采訪中這樣談企業家精神。
23年來,華工科技從名不見經傳的校辦企業,已經成長為中國激光產業的領軍企業,科技產業的一面旗幟。不忘“代表國家競爭力、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初心,堅持與國家、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堅持產業鏈協同創新,堅持本土人才、海歸人才并用并重,華工科技突破了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硅光芯片、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汽車制造中的高功率激光裝備等一批卡脖子技術,60多套國內首創的裝備與產品投入產業化應用,助力國民經濟轉型升級,企業銷售規模從初創時期的不足7000萬到2021年突破百億元。
創業者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2002年,華工科技設立華工正源,挺進光通信產業,從2G到5G、F5.5G,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全球第八,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轉變;華工高理總經理聶波接過馬新強的“精神火炬”,帶領高理公司轉戰孝感,用了兩年的時間,在當地崛起全球最大的家電溫度傳感器產業基地,近年來,狂飆突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PTC熱管理系統、多功能傳感器翹楚;華工激光、華工圖像作為工信部“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鞏固現有業務的同時,和兄弟公司一起圍繞“新能源汽車及其產業鏈”開拓新領域,布局新增長點......
03
聚集光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看到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輕,充滿活力,我感到很高興”。2022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考察華工科技時的重要講話給予了公司青年人才巨大的鼓舞,同時也堅定了華工科技依托科技人才,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與決心。
封閉研發,突破摩爾定律限制;去零下40度的黑河試寒,在地表溫度70多度的吐魯番奔馳;軟硬融合,樹立智能時代核心競爭力......華工科技技術工作者迎難而上,在實驗室、在客戶現場、在應用場景用最樸實的行動回答時代答卷。
青年科技工作者
“今年,華工科技將持續加快中央研究院建設,圍繞戰略產品方向,強化“高精尖”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著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為打造全球領先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提供戰略支撐力量”,今年1月,在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馬新強董事長談到時新一年的工作規劃時,指出要將中央研究院打造成華工科技創新資源聚集平臺、創新人才集聚平臺、創新策源地,為未來夯筑起深厚的“護城河”。
04
榮耀光
“就像激光器所出的光束一樣,一切準備就緒,在需要的那一刻,完成能量的聚焦”,數年前,公司內刊《新動力》的一篇人物訪談中這樣真誠的寫到,其實用這句話來形容今年華工科技要全力推進的國際化經營并不為過。
經過10余年的建設,華工科技與汽車、消費電子、光通信設備、互聯網等行業的海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分支機構、營銷網絡覆蓋歐美、中東、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經過技術迭代、工藝改進得到了海外高端市場的青睞,三年的疫情進一步熔煉了敢闖敢拼、敢于打勝仗的人才隊伍......"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的愿景更加深入人心——繼續奮楫向前,用開放接力更加有效的開放,在國際市場發現屬于華工科技的"新大陸”,讓光谷的“光”在國際市場聯接更遼遠的夢想。
歲月如歌,不負流年,華工科技有幸遇見科技勃興的時代,但時代也很有幸,有一大批像華工科技這樣的企業銳意革新,匯聚希望之光點亮時代的燦爛繁華。
關于華工激光
華工激光是中國激光工業化應用的開創者、引領者,全球激光加工解決方案權威提供商。我們全面布局激光智能裝備、量測與自動化產線、智慧工廠建設,為智能制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深刻把握制造業發展趨勢,不斷豐富產品和解決方案,堅持探索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與制造業的融合,為各行業提供包括全功率系列的激光切割系統、激光焊接系統、激光打標系列、激光毛化成套設備、激光熱處理系統、激光打孔機、激光器及各類配套器件、激光加工專用設備及等離子切割設備,及自動化產線、智慧工廠建設整體方案。